□钱卿云
你,黑黑瘦瘦的,剃着精神的光头,走起路来脚底生风。你,在菜场旁的弄堂里开着一家不起眼的馄饨店,脸上常常挂着慈祥的笑容,与来客闲谈。大家都叫你“老张”。
外公与你是老友,故常带我去店里。这天晚上,我们又来到你的店里。夜间的小店完全没有白天那般拥挤,暖黄的灯光下,桌椅整齐地摆放着,碗碟洗得锃亮洁净。大碗的馄饨很快端了上来,满碗的美味几乎要溢出。
【资料图】
“要的就是这个味啊!”外公咽下一个馄饨,享受地咂咂嘴道。
“那可不!我每天凌晨起床,选最新鲜的肉,熬最新鲜的汤,就是为你们这些老食客!”老张爽朗地笑了。
“真香!”顺滑的皮仿佛在我口中融化,肉十分有嚼劲,咬一口,仿佛有汤汁炸裂开来,直流入心里,我不禁夸赞出声来。
“哈哈!其实你在妈妈肚子里,就经常吃我的馄饨哩!”
狭小的店里,此刻仿佛充满了温馨。原来,你是这样一个可亲的人,在你的店里,就仿佛回到了家。
后来,你以极低的价格,把店出售,你给新店主留下的唯一一句话:“请把这种家的感觉,传承下去。”
狭窄的胡同依旧不失往常的热闹,小店换了新主人。但你闲不下来,经常来小店帮忙。比如:收拾碗碟,把擦过的桌子再擦一遍,直擦得锃亮。你甚至经常跟老板唠叨着:“这个店呀,就是食客们的家,一定要精益求精啊!”
每每去吃饭,我总能听到后厨中传来你的声音:“哎呀!你这煮的时间太长了!”“多剁几轮,不然肉会太柴啊!”后来,多次见你静静坐在小店的角落里,目光却流连在收银台上,流转于每张小桌间,停留于后厨的小门旁。
我不知道你是否回想起了在后厨亲自操刀剁肉,在收银台与客人闲谈的日子。也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觉得,馄饨看似未曾改变的外表下,那熟悉的味道已消失了不少。
我尝试读懂你浑浊的眼中,那复杂的目光——也许是不甘;也许有不舍;也许,更多的是在追问。在时代的洪流中,有多少人能像你一样,几十年如一日,坚守一份不轻易改变的初心。
标签: